脑卒中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卧床治疗,为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医师通常会要求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经常给患者翻身、拍背。
给患者翻身相对容易做一些,但拍背则是个“技术活”。拍背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还是需要家属或陪护人员花点时间学习和体会的。
尤其是患者转出ICU,在专科病房或者在家庭自己护理的过程中,真真希望家属能够掌握这个拍背的方法:
拍背时一手扶着患者肩部,另一手手指并拢、五指稍曲,手掌合成空杯状,以手腕的力量迅速有规律地叩击,力度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边拍边鼓励患者咳痰,由下至上,由外至内,拍打保持在120—180次/分,每个部位1—3分钟。切勿以掌心或掌根部拍背,避开脊柱部位。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天拍背3次较为适宜。另外,拍背的时间段选择,最好避开患者吃饭前30分钟和饭后两小时内,否则会影响患者进食,甚至会导致患者进餐后呕吐、误吸或者窒息等危险状况。
首先,拍背时要让患者取适合的体位。如果患者精神尚可,可鼓励患者取坐位;若患者体力不支,也可让其取侧卧位,拍打一段时间后再帮患者转换另一侧卧位切忌让患者俯卧趴在床上拍背,这样或影响患者呼吸,也不利于痰液排出。
其次,拍背的部位要选对,不能随意地在患者的后背乱拍一气。肩胛骨是人体明显的骨性标志,容易辨认,拍背时可选取肩胛骨以下1~2寸的部位为“底线”,然后从上至下,从背部两边向中间位置轻轻拍打。
有的家属以为拍背就是整个背部都在拍打的范围内,因而拍背时轻易越过“雷区”,连肾区也拍打一番,导致患者感觉双肾区疼痛不适,特别是瘦弱患者,皮下脂肪较少,被拍打时更容易感到活受罪。
拍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反应,询问其感觉,防止意外,并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把气管、支气管的痰液排出。
别小看拍背这个“技术活”,除了可起到震动肺部的物理作用,通过反射性咳嗽把肺部积聚的痰液从小气管排到大气管,再排出体外,还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中医学认为,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经常拍背可助振奋人体阳气,疏经通络。在临床护理体验上,只要以正确的方法拍背,确实可以帮助老年卧床患者排痰,提高有效呼吸,促进身体健康。
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用哦
比如以下疾病就不能采用翻身拍背
多发肋骨骨折、不稳定的脊髓损伤、活动性出血、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肺结核、咯血、头部外伤急性期、颅压升高等疾病时,都不能进行翻身拍背哦!
家属应询问专业的医生、护士,
能否给患者进行拍背。